IPO折戟的太美医疗科技,是否能借助18C在港交所重生?
2023-04-11 11:12:25来源:深潜atom
本文系深潜atom第636篇原创作品
2023年3月15日,上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第14次审议结果显示,浙江太美医疗科技不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或信息披露要求。2021年12月末递表科创板后,经过15个月的努力后,最终以失败告终。
另一方面,2023年3月31日起,港交所推出新特专科技公司上市机制(即“18C章”)正式生效。成为继2018年推出支持未盈利生物医药企业上市募资的18A政策后,针对前沿科技领域相关领域的补充,太美医疗科技这样的医疗SaaS企业,有了全新的出路。
(资料图)
相信太美医疗科技冲击科创板的失利是暂时的,作为国内医药研发SaaS领域代表企业,依然有其价值。冲击科创板未果的太美医疗科技,接下来是否会转战港交所呢?
01
上市折戟,内外部问题重重
2013年,踩中了万众创新和SaaS风口的太美医疗科技,成为了资本市场眼中的香饽饽,几乎以每年一轮的融资速度完成了8轮融资,其中最近的F轮融资更是超过12亿人民币。F轮融资后,太美医疗的估值更是高达80.7亿人民币,成为了独角兽企业。
在资本的助力下,太美医疗科技也展现了相对应的研发能力。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太美医疗成立之初以提供临床研究关键的SaaS产品为主要业务方向,自主开发了电子数据采集系统,临床试验项目管理系统等系列SaaS产品。再之后推出TrialOS医药研发协作平台,将不同SaaS产品打通,并提供数字化专业服务,试图连接医药企业/申办方、医院/临床研究机构、第三方服务商、患者/受试者、监管机构等多方。
特别在医药SaaS领域,太美医疗自主开发了数十款SaaS产品,可应用于项目管理、文件管理、药物警戒、临床数据管理、药物分发等多种场景。
另一方面,资本并非慈善机构,太美医疗科技需要为其带来更大的收益,F轮融资后,IPO几乎是理所当然。2021年,太美医疗科技以“预计市值不低于100亿元”的标准申请科创板,可惜进展不如预期。而后将上市标准变更为,“预计市值不低于15亿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2亿元,且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占最近三年累计营业收入的比例不低于15%”。
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分别为1.93亿元、3.14亿元、4.66亿元和2.47亿元,研发费用分别为4052.94万元、8370.90万元、10899.31万元和8090.49万元。从初步标准上看,太美医疗科技的营收和研发投入是符合标准的。不过,太美医疗科技同期亏损分别为3.62亿元、4.99亿元、4.79亿元和2.20亿元,三年半时间共计亏损超15亿元。
2023年3月,太美医疗科技的A股上市梦想破灭了。在上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看来,太美医疗科技的持续经营能力,以及核心技术对公司的重要性及利润贡献依然是存在不确定性的。太美医疗科技是一家企业,并非研究机构。因此,如何赚钱是无论如何都无法回避的。商业化是太美医疗科技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套规则的太美医疗科技并未获得认可。
△上交所公告
2019年至2022年6月,太美科技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26亿元、-1.02亿元、-2.1亿元、-1.74亿元,经营性净现金流长期为负,并未是一个好消息。
截至2022年6月末,太美医疗累计与超过1200家国内外医药企业、CRO企业开展业务;累计为超过680家医院/临床研究机构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如果能够维护住客户,或许上市折戟对于太美医疗科技的冲击似乎并非无法逆转。
太美医疗科技依然要面临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核心人才流失和竞争升级。首先是在2019年,创始股东兼首席科学官肖亮离职,完成了早期技术团队和销售团队的组建并且负责整体经营与管理的肖亮的离开,背后是内部斗争还是公司发展不如预期呢?
更为关键的是,肖亮创建了辛迪格健康。辛格迪健康致力于质量与合规管理,为受监管的生命科学企业提供质量管理系统,与太美医疗科技存在竞争关系。太美医疗科技能否留住核心团队和客户,都将存在变局。
△辛迪格健康
冲击科创板的过程中,太美医疗科技的商业化问题被无情指出,不过这也是太美医疗科技在短时间内无法攻克的难题。难道,短时间内活下去将成为太美医疗科技短时间内的主旋律吗?
02
两大风口下,港交所是答案吗?
毫无疑问,太美医疗科技的现状存在一些短时间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未来依然存在巨大的想象力,特别是在ChatGPT和港交所18C这两大风口下。
2008年,从先灵葆雅离职后,赵璐创立上海捷信医药,并且已经在2015年挂牌新三板,主要业务是国内患者招募和管理领域。太美医疗科技的业务主要集中在产品和服务覆盖临床研究、药物警戒、医药市场营销等环节。可见,赵璐是可以很好地预测并抓住市场机遇。
关于ChatGPT的惊喜和作用已经无需赘言,不过技术并不能产生价值,在技术的赋能下,产品才可以创造价值。太美医疗科技产品和ChatGPT十分契合,相信赵璐并不会放任这一技术,未来或将采用全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并与太美医疗科技产品相融合。
不过,想要抓住这一风口,太美医疗科技需要转变思路,不能继续想着拿钱享受,毕竟此前7亿元“买办公楼”的计划备受质疑。不过,这或许需要太美医疗科技进一步提升研发费用的支出。
自港交所2018年修改《上市规则》引入18A章,允许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以来,医疗公司赴港上市热潮不断,数十家企业通过18A章登陆港交所,其中医疗企业占据了很大的比重。不过,18A章主要针对创新医药和创新器械两类生物科技企业,限制了适用范围。
△港交所
2023年3月31日,港交所18C新政正式落地,此前18A章并未涉及的医疗相关的信息类、制造类、材料类等相关企业也可通过18C申请上市募资。据悉,在推出18C章后,吸引了众多医疗科技企业的高度关注。汉坤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缪熙平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已经有多家企业向其咨询过18C章赴港上市事宜。相比较ChatGPT,港交所18C章更像太美医疗科技的及时雨。
18C章新规中港交所对于已商业化公司最低市值要求,从80亿港元降低到60亿港元。相比较科创板,港交所18C章的条件更加宽松,企业上市更加容易。从公开数据上看,太美医疗科技是可以通过18C政策从中受益的。
医疗本就是很长的赛道,一时间的得失并不重要。在创新药环境更为严峻的2023年,对于可以进一步提升临床试验效率,降低临床试验成本,提升候选品种商业竞争力的需求并未减少,这对于低谷中的太美医疗科技是巨大的利好。在上交所公告才过不久的时候,《互联网周刊》依然将太美医疗科技选入“2023SaaS企业TOP100”,并且排名高达27名。行业利好和媒体看好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合理规避此前上交所提出的质疑。
2022年,共有8家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以第18A章在港交所IPO上市。相信2023年这一数量将会大幅度增加,太美医疗科技能否成为其中一员呢?值得关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