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财经 > 正文

放弃长期利益?思派健康亏损缩窄下的隐忧|世界微动态

2023-03-20 14:11:20来源:深潜atom

本文系深潜atom第626篇原创作品

数字浪潮的发展,医疗是典型的受益行业,也衍生了众多数字化医疗公司。2022年登陆港交所的思派健康,凭借数字化技术成为中国最大的私营特药药房经营者和临床试验提供专业服务的组织,是数字化医疗受益代表。


【资料图】

2023年3月15日,思派健康发布了上市后的第一次年报,年度收入41.19亿元,同比增长18.58%,毛利3.37亿元,同比增长19.02%。不过亏损依然超过了10个亿。伴随着思派健康上交了2022年业绩答卷,股价却随之下跌。财报发布次日,思派健康股价报21.80港元,下跌超12%。

当前思派健康的业务涉及卖药、卖保险、SMO(为临床试验提供专业服务的组织),并且都是风口,为何在交出2022年业绩答卷后,却不被看好呢?

01

亏损缩减系高营销投入和裁员

2023年3月6日,高选择性和抑制活性的小分子RET抑制剂塞普替尼胶囊,成功落地广州思派大药房,并且完成了首单患者服务。在思派健康的规划下,每一个“广州思派大药房”都在持续为患者服务。也是因为这些专业的服务,成就了思派健康的特药业务。

△思派健康业务

招股书显示,特药药房业务在2022年全年营收36.6亿,占总营收的88.9%,同比增加16.7%。不过药品销售更容易带来销售总额,随着药品市场越发透明,带来的利润空间有限。2022年,思派健康的药品销售毛利率出现了0.9%的下滑,来到了5%。

卖药之外,SMO也为思派健康带来了巨额营收。2022年,SMO业务全年贡献3.19亿元营收,同比增加30.5%。在思派健康的业务中,SMO是与创新关联性最强的。截至2022年12月31日,思派健康已完成468个SMO项目,另有795个SMO项目正在进行之中。相比较卖药,SMO业务更具技术含量,也意味着需要更好的技术投入。因此,思派健康的SMO业务毛利率也仅仅来到了18.3%。

在思派健康的所有业务中,保险的毛利率是最高的,2022年,健康保险服务业务以毛利率57.4%,带来了1.38亿元的营收。更有意思的是,保险业务竟然以7921.2万元的毛利,超过了SMO带来的毛利总额。

△收入和毛利率

高销售投入,是思派健康营收增加的核心动力。2022年,思派健康的销售和营销投入高达3.329亿,几乎与3.37亿元的毛利相当

2019年到2021年,思派健康的毛利润率滚动环比增长分别达到了688.17%、128.42%和26.99%,在2022年毛利润率却出现了1.33%的下滑。连年下滑的毛利润率,似乎预示了思派健康的天花板。

尽管SMO和特药药房已经处于肿瘤领域第一,但思派健康的IPO之路并不顺畅,连续三次递交招股书后,才得以登陆港交所。上市之后,需要更好的数据对投资人和股民交代。

2021年,思派健康的亏损高达37.49亿元人民币。2022年,在疫情之下,思派健康对员工挥起了“屠刀”,全年工作人员减少649人,节约了将近1亿元的人员行政成本。在营收增加和收缩成本的双重作用下,思派健康2022年亏损收窄63.49%,但依然达到了13.68亿元。

思派健康每一条业务拆分开来,似乎都是朝阳的风口赛道。核心业务不聚焦也意味着,每一条赛道的发展都不轻松,需要大量的精力和资金的投入,也是思派健康亏损的主要原因。在高营收业务毛利率都不高的当下,思派健康想要盈利并不容易。

02

卖互联网医院买药店,线上服务将后续乏力

在思派健康的标签中,“创新”无疑是最醒目的。对于医药行业有着深刻认知的马旭广与李继两位创始人,早早就认识到了创新药的价值。思派健康最初的押宝方向也是创新药的服务,通过肿瘤大数据方向入手。SMO是其最早且最核心的业务,特药和保险都是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发展的业务。

创新的背后就是高投入。2022年,思派健康为了开发自身的技术及数字化基础设施,以改善其营运及服务,在研发上投入了6265万元人民币。

高研发投入往往意味着更大的想象力和更高回报。2019年中国医药行业的研发支出为211亿美元,预计将于2024年达到476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7.7%。SMO市场依附于整体医药研发行业,随着整体医药研发市场的增加,SMO市场也将快速增加。

凭借数据和劳动力优势,CXO和SMO作为医药研发“卖水人”,在商业化上更容易成功,以药明康德为代表的业务也验证了这一商业模式。不过,直到2022年,思派健康在SMO这条业务线上,依然未能取得突破。研发是基础,综合服务能力是内核。或许在做好研发基本功的同时,思派健康同样需要提高综合服务能力。

现实中,思派健康似乎在弱化服务能力。首先,在业务增长的同时,却伴随着大批量人员流失。无论是特药售卖又或者是保险业务,都并非一锤子买卖,在销售过程中和售后,都需要提供相对应的服务;其次,2022年思派健康卖掉了互联网医院,收购了药店。在思派健康看来,互联网医院仅仅是保险业务健康咨询的补充,贡献不了多少营收,因此选择了放弃,转而选择能够贡献更多营收的思维特大药房。在DTP药房流行的当下,思派大药房真的不需要互联网医院的加持吗?

△思派大药房

思派健康联合创始人李大勇曾说过,“服务医生”是设立思派健康的初衷,可见思派健康对医生服务的看重。然而,上市后的思派健康,难道要转变思维,一切发展都要向数据靠拢吗

从2021年的约人民币9260万元到2022年的约人民币1.38亿元,思派健康的健康保险服务业务的收入增加约49.3%,背后主要的原因是发展企业客户业务及在不同城市推出更多惠民保计划。作为普惠性质的商业健康险,惠民保的快速发展背靠的是政策的支持,但仍然需要思派健康做好后续的服务,当前惠民保依然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如何报销?比如及时回应健康咨询等。

短期靠药品,中期靠商保,长期看健康服务,惠民保是很好的获客工具,后续依然有更多的市场可以挖掘。马旭广从2014年之前,正确判断了未来医药技术的发展方向,难道当前的思派健康要为了短期的利益,选择忽视长远的未来?思派健康放弃医疗服务能力的行为,似乎有点让人费解。

标签: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

头条新闻

精彩新闻

精彩要闻